課程 May 17, 2025

參加呂秀金老師的正向領導課程,收穫良多


post-thumb

上個月,我有幸參加了由呂秀金老師主講的正向領導課程。這是一場讓我深受啟發、內心充滿力量的學習旅程。課程不僅帶我重新思考「領導」的意涵,更讓我明白,真正的領導力來自於對人的信任、欣賞與激勵。

呂老師以她豐富的實務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正向思維學在領導中的應用。課堂中,她不斷強調「看見別人的亮點」、「用欣賞代替批評」、「從正向出發激發潛能」,這些看似簡單卻強而有力的概念,實際上對於團隊氛圍與效能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

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活動,是「正向回饋練習」。我們被分組練習彼此給予具體且真誠的正向回饋。起初有些人感到不自在,但漸漸地,空氣中開始流動著更多的肯定與感謝。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一句鼓勵的話語,能夠讓一個人更有信心、更願意貢獻自己。

此外,呂老師也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方法,如「三件好事日記」、「力量卡」以及「感恩練習」,這些工具都能協助我們培養正向的心態,並進一步影響周圍的人。

結束課程時,我深感這不只是一場學習,更是一種自我覺察與成長的啟動。回到工作崗位後,我開始嘗試把課堂上的理念應用在日常的互動與管理中——用正向的語言與團隊溝通,鼓勵他們發揮長處,也更有耐心地傾聽與支持。

非常感謝呂秀金老師帶來這麼豐富且溫暖的課程。這次的學習讓我相信,領導不只是指引方向,更是點燃他人內在光芒的藝術。而我,也希望能成為那樣的領導者。

1. 2025 創造績效的技術|三堂課,頂尖顧問帶你達成高績效

  • 核思維念: 強調企業一切經營活動最終都是為了績效,並提供專為績效型主管設計的課程,以提升團隊戰力並達成目標。引用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的名言:「企業一切的經營活動,最終都是為了績效」。
  • 績效三引擎 (TAP Drive):T (Team): 【團隊布局】高績效團隊經營。重點在切中團隊核心問題,解決管理難題,打造高效團隊運行模式,涵蓋團隊策略與人才管理。
  • A (Action): 【生產力提升】打造決策型團隊。核心為設計行動依據與決策脈絡,使團隊能承接戰略並產出成果,涵蓋策略行動與成果落地。
  • P (Performance): 【管理技巧】績效管理實戰力。強調正確的思維才能有效落實績效制度,並推動組織的短期成果與長期願景,涵蓋成果呈現與未來發展。
  • 講師專業: 課程由領導力與人才管理頂尖顧問謝明真 (Claire) 主講,其擁有 20 年以上的企業轉型與人才發展經驗,專精於人才梯隊建設、領導力評鑑與培訓、菁英人才管理、全球化人才發展及企業文化轉型。她強調「讓管理不只是理論,而是可落地的行動計畫!」。
  • 目標聽眾: 專為績效型主管設計,特別是需要對業績負責、用人、擬定資源應用策略的主管。
  • 學員回饋: 參與者普遍認為課程實用且貼近工作場景,能釐清觀念、找到應用工具,並對提升個人和團隊績效非常有幫助,有學員提到「有被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2. 2025 帶人的技術:06/06 關鍵指導力 X 06/27 教練領導學 (Source 2)

  • 核思維念: 在命令式領導不再管用的時代,強調卓越領導者依靠的是正確的方法和經驗累積,並與團隊一同成長。課程系統化拆解一對一指導與領導關鍵,旨在有效帶出得力部屬。
  • 課程重點 (雙日課程一次掌握 6 大帶人關鍵):精準對話策略: 包含職場溝通與同理(溝通五大系統、輔導技巧)、共識達成三步驟(解讀特質、理解部屬、雙贏溝通)、溝通影響策略(調頻與模仿、潛意識說服術)及情境演練(四大回應技巧)。
  • 讓責備成為有效激勵: 教授建設性批評的藝術(批評三大原則)與建立安全與信賴感(四大彈性行為),並學習有效指導工作的關鍵(正向回饋+釋義法五大步驟)。
  • 教練式領導力: 探討教練領導對話關鍵(影響力三要素、讚美的六大心法),以及激發潛能的教練式領導(養成有彈性的領導能力)。
  • 教練式領導四流程: 包含了解部屬狀態(提問技巧)、建立信賴關係(同理心訓練+自我表露技術)、釐清問題核心(深度探詢)及持續成長動能(引導改變的策略)。
  • 講師專業: 課程由亞洲深層溝通權威講師陳煥庭主講,其為起初國際台灣分公司執行長,擅長教練式領導與團隊激勵,並與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其教學強調「成為卓越的教練型主管,留給部屬的不只是印象,而是留下深遠美好的影響」。
  • 目標聽眾: 適用於日常管理情境,需要帶領部屬克服發展瓶頸、培養積極士氣的主管,特別適合部門與業務經理人、新任初中階主管團體報名。
  • 學員回饋: 學員普遍認為課程內容紮實、範例實用,教學專業且有趣,能學到具體的應對技巧和溝通腳本,並能快速應用於工作場景,解決帶人問題。有學員提到學習到「有效的引導」和「運用手腕,又不傷彼此自尊心」。

3. 卡內基訓練|百年溝通領導教育訓練品牌 (Source 3)

  • 機構特色: 擁有百年歷史的溝通領導教育訓練品牌,提供多元化的課程,涵蓋領導、溝通、團隊合作、自信、熱忱等領域。
  • 核思維念: 強調個人成長與蛻變,放棄舊習慣、建立新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
  • 課程範圍廣泛: 提供針對職人、主管、高階主管、青少年及大學生的課程,涵蓋戴爾卡內基班、主管領導力養成班、高績效經理人班、激勵溝通班、卡內基銷售班、震撼力簡報班等。
  • 黑幼龍分享: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分享了一篇關於人生選擇和熱忱的文章,強調與他人建立連結、分享快樂記憶以及學會原諒的重要性。他引述自己的經驗,說明與人為善和心懷熱忱能讓人生更有意義。文章中也提及與不同年齡層(妹妹、已故的訓練師)的交流,突顯了人際關係在生命中的價值。
  • 免費資源: 提供免費電子書下載(卓越表達攻略、態度與行為蛻變)、慢養文章、課程說明活動報名等。
  • 企業專區: 提供企業客製化課程、人才研究白皮書、顧問服務及企業訓練案例分享,著重於打造全心投入的團隊。
  • 慢養理念: 在家長專區提出「慢養」的概念,鼓勵家長慢慢等待、相信孩子,讓孩子開心成長。

4. 意想不到的收穫-業界最有效的教育訓練課程 | IDEA深度探索教育機構 (Source 4)

  • 機構特色: IDEA深度探索教育機構提供教育訓練課程,以啟發性遊戲與活動、深度引導為特色。
  • 課程成效: 強調課程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幫助參與者清楚看見個人與團隊固有的思考行為模式,並理解哪些模式有助成功、哪些阻礙成長。
  • 客戶見證: 引用 HOLA 特力和樂總經理蔡玲君的見證,她提到課程除了讓受訓者更了解團隊動能外,也使自己更了解自己與夥伴,甚至找到內在渴望的追求及問題核心,學習「有深度的,而且影響是長期與深遠的」。
  • 其他客戶: 包括名留集團、德國福維克集團美善品事業部、仁寶電腦等。
  • 課程方法: 透過講師的深入引導,將啟發性遊戲與活動的體驗轉化為對個人和團隊的深刻理解。

5. 超級領導力初階班-學員分享 – 李河泉老師 (Source 5)

  • 核思維念: 強調「要有用、才有用」,學習領導力需要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李河泉老師的課程著重於實務導向,提供實用技巧與個案演練。
  • 課程特色: 課程分為變革DNA、跨代DNA和管理DNA。
  • 變革DNA: 討論企業文化、剛性變革與柔性變革。學員認識到即使不喜歡剛性變革,但在特定情境下仍有其必要性(例如「立法從寬,執法從嚴」)。柔性變革則強調「讓大家覺得不得不變」。
  • 跨代DNA: 區分「犬型」與「貓型」世代的工作性格差異(例如犬型重視吃苦耐勞、團體為重,貓型重視氣氛、具體報酬、自主性、成就感與尊重),並探討如何有效與不同世代溝通與帶領。學員普遍對此部分感觸深刻,認為能更好地理解年輕世代的部屬或家人。
  • 管理DNA: 涵蓋向上管理、用人與識人。課程教授如何與主管有效匯報、理解主管的感受,以及透過觀察員工行為來了解其工作性格,以便「知人善任」,將人放在對的位置上。
  • 「帶人要帶心」: 強調領導的核心是「帶心」,不僅是對部屬,也適用於家人、朋友、客戶甚至自己。需要了解被領導者的心態、想法及價值觀。
  • 「一次一件事,說到做到」: 學員引述老師強調誠信的重要性,指出這是在職場中容易被忽視但非常關鍵的原則。
  • 講師影響力: 學員高度讚揚李河泉老師的實力與熱忱,認為他的教學「言之有物,且非理論完全實務導向」,「幽默風趣、說學逗唱」。許多學員從老師帶領的學生助教團隊感受到「領導力,從第一刻就開始了,存在於每個細節,跟你意想不到之處!」,體現老師的「玩真的」領導。
  • 學員背景: 參與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醫師、教授、總經理、院長、經理、教師等,普遍認為課程內容跨界且應用廣泛,不僅限於職場,也能應用於家庭與個人成長。
  • 「有用才有用」的重要性: 多位學員強調,課程最大的收穫在於學習到的方法能否真正「用」出來。上課只是第一步,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改善現狀,才是真正的進階。

6. 領導者學程—哈佛知識學院 · 無限學習+ (Source 6)

  • 核心特色: 結合《哈佛商業評論》的全球頂尖管理知識與舉世聞名的哈佛式個案教學,提供不必到哈佛就能體驗的個案訓練。
  • 個案教學的價值: 強調個案教學歷久不衰的原因在於能培養一系列「元技能 (META-SKILL)」,即讓人更快學習新事物的一組持久能力。
  • 七項重要元技能:準備 (Preparation): 事先閱讀、找出關鍵議題並形成初步觀點。
  • 辨識 (Discernment): 辨識和聚焦於重要事物,忽略雜訊。
  • 識別偏見 (Bias Recognition): 仔細聆聽不同觀點,超越自身偏見。
  • 判斷力 (Judgment): 透過個案討論的回饋,提升溝通與領導力。
  • 協作 (Collaboration): 透過互相讓步、辯論和考量做出商業決策。
  • 好奇心 (Curiosity): 仔細聆聽不同觀點,有助超越自身偏見(此項與識別偏見描述相似,可能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 自信心 (Self-Confidence): 透過挑戰性任務強化領導者迎接挑戰的信心。
  • 課程內容: 學程包含多個哈佛短個案演練,涵蓋多元的商業決策情境,例如掌握商機、商業模式選擇、企業營運抉擇、品牌策略、供應商管理、人力資源、行銷策略、新事業擴展、投資與股利等。
  • 師資陣容: 由多位台灣知名大學商學院教授授課。
  • 目標聽眾: 針對深具遠見的領導者,特別是負責人及企業二代,希望能提高決策勝率,開拓多元視野。
  • 學員見證: 參與者表示課程能帶來衝擊、啟發思維、提供多元視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並認為這是提升競爭力的最佳選擇。學員提到課程「不天馬行空,非常落地的思維訓練方式」。
  • 領導者俱樂部: 提供學員持續交流與成長的平台,包括領袖之夜、企業參訪、資源對接及知識補給。

總結主要主題與重要概念:

  • 績效導向的領導: 多個來源強調領導力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組織績效,透過有效的管理、帶人與決策來達成。
  • 帶人與領導力的轉變: 從命令式領導轉向更強調溝通、同理、指導與教練式領導,以適應不同世代員工的需求和工作模式。
  • 關鍵技能的培養: 強調領導者需要培養一系列實用的技能,包括溝通、決策、團隊管理、人才發展、變革管理以及自我領導。
  • 實踐與應用: 理論知識需要結合實務應用才能發揮作用,許多課程都強調情境演練、個案討論及將所學應用於日常工作與生活中。
  • 跨代與跨領域的挑戰: 現代領導者需要理解並有效管理不同世代的員工,同時從不同產業和領域汲取經驗與觀點。
  • 自我成長與反思: 成為卓越領導者需要不斷的學習、反思和自我領導,才能更好地帶領他人。
  • 人脈與交流平台: 成功的領導力也與建立強大的人脈網絡和持續的同儕交流緊密相關。

回到上一頁